在中国黄海,万吨巨轮“安盛山”轮正航行。机舱深处,柴油机低吼,管路纵横,即将退休的轮机长曾辉正穿梭其中,检查着各项设备。航海38年,他将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远洋事业,从轮机学徒成长为轮机长,于他而言,机舱早已不只是工作场所,而是离不开的海上家园。 
38年前,年轻的曾辉凭着对大海的向往和对机械的喜欢,走上了航海这条路。那时候他什么也不会,就跟着师傅一点点学,拆机器、记零件、学原理,双手结满老茧,也摸透了轮机的脾气。
作为轮机长,曾辉心里清楚,机舱里全是精密设备,技术不过硬便寸步难行。每一次检修或突发故障,他都全程紧盯,严格要求自己和机舱的兄弟们。有一次,船正在航行,主发电机突然震动得厉害。曾辉赶紧带着人去检查,凭着多年的经验,他很快判断出某个关键部件受到了磨损。他和机舱的兄弟们连着干了十几个小时,克服重重困难,把磨损部件换新,保障了船舶航行安全。 
时过境迁,航运业的发展日新月异。从以前的机械维护,到现在的智能化管理系统,曾辉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。他常说,跟不上就要掉队,新技术能更好地保障船舶安全,多学一点,心里就踏实一点。
曾辉不光技术好,在轮机部也是主心骨。有一次在锚地,主机常规吊缸检修后,试车时主机却迟迟无法启动。他赶紧把轮机员叫到一起,冷静研判,连续数小时不眠不休,终于找到问题所在并解决,顺利启动主机,保障了船舶的安全生产。机舱的兄弟来自五湖四海,刚开始大家生活习惯、说话方式都不同,干活时难免摩擦。曾辉常说:“大家在一条船上,就是一家人,得互相帮衬。”工作中,他鼓励大家多交流经验;生活里,谁有难处,他总伸手相援。时间长了,轮机部的氛围越来越融洽。
在安全方面,曾辉眼里揉不得沙子。谁要是违反了安全规定,他立马就指出来,一点不含糊。他常跟大家说,安全这根弦不能松,一旦出事,后果不堪设想,关系到全船人的命。 
眼看就要退休了,曾辉心里百感交集。38年海上生活,有想家的时候,有遇到风浪害怕的时候,也有感到孤单的时候,但更多的是对这份工作的不舍。他想跟一起干活的兄弟们说:“咱们常年在海上漂,干的是保障全球贸易的活儿。愿大家平安,也希望咱们开的船,能让世界看到中国海员的风采。以后就算我退休了,也会惦记着大家,惦记着大海。”
谈及航运业的发展,他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,描述着绿色低碳的智能船舶破浪前行,数字化浪潮重塑着行业生态,而老一辈航海人毕生诠释的执着与责任,终将化作新一代航海人心中的灯塔,照亮探索湛蓝海洋的壮阔航程。
即便临近退休,但曾辉知道,和航海并肩作战几十载,自己和这片海、这艘船、这些兄弟的缘分,早已割舍不断。
|